(上圖: 加拿大希望鎮之考魁哈拉峽谷省立公園


           (Coquihalla Canyon Provincial Park, Hope, BC, Canada))


 


路線:


(前段路線)


從 (A) 希望鎮(Hope)出發 (位置幾乎與 (C) 重疊), 經考考瓦湖路 (Kawkawa Lake Road)


到(B)考考瓦湖 (Kawkawa Lake) (位置幾乎與 (C) 重疊)


到希望鎮郊之 (C) 考魁哈拉峽谷省立公園 (Coquihalla Canyon Provincial Park)遊覽,


(後段路線)


走 Hwy 5 往南接 Hwy 3 往東,


到 (D)曼寧省立公園(Manning Provincial Park)之 lightning Lake


走Hwy 1 (Trans-Canada Hwy),即加拿大一號國道橫貫公路往西


到 (C) 溫哥華(Vancouver)過夜.


 



 


第十八天 (7/29)


前段路線: 考魁哈拉峽谷省立公園 (Coquihalla Canyon Provincial Park),


今日要回溫哥華, 但我知道, 希望鎮距離溫哥華大概 100 多公里,


所以可以先在希望鎮附近的景點多逛逛, 再回溫哥華,


曾在網路上查過有關 BC 省的考魁哈拉峽谷省立公園 (Coquihalla Canyon Provincial Park),


http://www.env.gov.bc.ca/bcparks/explore/parkpgs/coquihalla_cyn/


並看過相關照片, 覺得應該是值得一遊的地點, 所以今天的第一個景點, 就決定去那兒!


 


Check out 時, 婆婆老闆娘, 早上心情還不錯, 對我感到有些抱歉,


問我睡得好嗎? 床舒服嗎?


我告訴她, 睡得好, 床也舒服; 抓住我的話, 她說, 對呀! 睡得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殊不知, 本人超能適應環境的, 能吃又能睡,


就算環境差聲音吵都無所謂, 睡下去就像死豬一樣.


順便問一下婆婆老闆娘,


到考魁哈拉峽谷省立公園 (Coquihalla Canyon PP)怎麼去好了!


說到這個名稱, 原來當地人並不是很清楚,


反倒是說到 "Tunnel", 她才知道我在問哪邊!


如果按地圖, 似乎 Hwy 5 , 清楚又好找,


可是婆婆指點我, 從考考瓦湖路 (Kawkawa Lake Road) 下去,


好吧! 我心想, 就照婆婆的吧!


選定婆婆的路線, 說來也有好處, 那就是多看了一個湖 --- 考考瓦湖 (Kawkawa Lake).


碧綠的湖邊有人在游泳, 也有人正用倒車的方式將小艇下水, 準備遊湖!



離開考考瓦湖, 繼續沿著考考瓦湖路前進,


順著指標來到考魁哈拉峽谷省立公園 (Coquihalla Canyon Provincial Park)


(由於至今已三個月了, 我不記得指標是用 Othello Tunnel 還是用 Coquihalla Canyon PP ?)


找著盼著到了停車場了!


BC 省的省立公園停車場都要到繳費機繳錢 (這是看見當地人停車後去繳錢才曉得的!)


可刷卡, 可付現, 我準備用零錢繳費,


(因在傑士伯民宿用現金, 還有剩下加幣, 之後吃過冰淇淋找來了零錢!)


我可不敢不繳, 因為怕車會被吊走.


正要投幣時, 有位好心的先生拿了一張時間還未到的停車證明送給我,


(因為他要離開了,  而停車時間還沒到)


我估量了一下, 不知道剩下一小時, 我回的到車上嗎? 我得顧慮母親的走路速度,


最後, 我還是又繳了一次兩小時的停車費.


 


考魁哈拉峽谷省立公園 (Coquihalla Canyon Provincial Park)


其實是個放棄掉的舊火車隧道, 名稱為"奧賽羅隧道" (Othella  Tunnel),



 


 


旅館的婆婆老闆娘大概說的就是這個名稱!


停車後, 順著步道左轉, 經過一段樹木茂密因而較為陰涼的步道,



之後豁然開朗, 右邊是山壁, 而左邊可看見淺藍色的河流從遠方過來. (下圖)





河流在此繞了一個彎, 伴著我們同行, 這條河與公園同樣名稱--考魁哈拉河 (Coquihalla River),


它在希望鎮注入昨天我們經過之地獄門(Hell's Gate)的菲沙河(Fraser River)中.


 



 

沒想到遠方 BC 省的山也很高喔! 加上這條蜿蜒而來的溪流,


就算還沒進入隧道及峽谷, 就已讓我們覺得不虛此行了!




 


考魁哈拉河在此地水的流量並不大, 


但細看淺淺的河水清澈見底,耳邊潺潺的流水聲悅耳動聽,


讓這裡成為世外桃源!



 


從停車場(圖中 p  處)過來(標示紅線者為步道), 一共會經過 4 個山洞.


(山洞在圖中乃是畫長方塊標示:  Othello/Quntette Tunnels)


                               


但據歷史記載, 這裡蓋了五座山洞, 道聽網路說, 第四和第五是連在一起的 !


老實說, 現在記憶開始模糊了, 所拍的景物,到底是走到第幾個和第幾個之間


--- 我也 "莫宰羊" ,


所以是對照錄影帶中自己的口述加上網路途說,然後到這兒跟大家"瞎掰" 一番!



如果有誤, 還請不吝指正!


 


第一個山洞到了, 這個洞口是最醜的了!


也是這個美麗的省立公園最大的敗筆,


瞧下面這張照片中右邊那排圍牆的上面放了個莫名的水泥塊及洞口前的標示牌,


(標示牌大致在說明, 騎腳踏車者進入洞前請下車牽車, 


  以及這裡對於遊客來說, 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等. )


嘿! 標示牌是不是該改成木頭製的會好些呢 !


嗯! 公園管理處應該聘請我做顧問才對!  XD


 



 


我們要進去了, 一號山洞又長又黑, 難怪網站上面建議人家帶手電筒,


不過因為天氣晴朗, 而地面很平, 所以還蠻好走的,


進入山洞, 岩壁凹凸不平(左下圖), 走出一號山洞回頭照一下剛剛出來的山洞(右下圖).



走過第一段長長的山洞後, 告訴你喔! 漂亮的來了!


 





 


怎麼樣! 不騙你吧! 


被你發現了?  這是本人選做此部落格的底圖喔! (曾經做過底圖)


我的攝影技術, 只有一字可以形容 ---


"爛",  器材也只有數位相機 800 萬畫素, 可是, 嘖-嘖-嘖-,


它就是漂亮, 任我光線不會拿捏, 憑我只會卡嚓卡嚓,


怎麼拍都是這樣的超凡脫俗哩!


媽媽回來後拿著照片去跟她的一群畫國畫的朋友"獻寶"時,


其中識貨的畫友對這張也是愛不釋手呢!


 


你看那岩石, 你看那碧水, 要怎麼形容嘛!



 


再來一張!



 


真是漂亮厚! 你說對吧?!


抬頭仰望山洞上面及四周峽谷間參天的樹木, 因為仰角很大, 所以不能抬太久, 脖子酸很大!



上面所拍的就是第一到第二山洞間的景色!


 


進入二號山洞, 入口的岩壁有好幾個外國小孩在排隊照相, 我們也一窩蜂,


兒子也爬上去照了這張, 不過剛才其他的小朋友站在我兒子右上方更高的岩石上!



 


第二山洞很短, 


過了山洞之後, 回頭可以見到第一山洞口在第二山洞之後,


 



 


第二到第三個山洞間, 據說是動作片 ---


"第一滴血" (the first Blood)拍攝的場景, (現在大概已納入懷舊電影了吧!)


直升機上的另一個角色朝男主角開槍, 男主角則躲在一棵大樹後丟石頭還以顏色,


想要回顧電影片段的朋友可以連以下網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l6-t4X51Pw


男主角藍波(Rambo)由席維斯史特龍先生(Sylvester Stallone) 飾演,


在片中展露出伊ㄟ"肉酥"!


("肉酥" 要用台語唸哦! 這是本人獨創的音譯, 您說像不像?! --- "muscle" !


(老實說, 那時的我好像對動作片完全沒興趣, 但這明星我極有印象, 因為他有拋拋眼)



(左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rst_Blood)


(右 from: Wikimedia commons)


後來, 希望鎮還慶祝第一滴血拍攝滿 25 週年而設此畫板供遊客拍攝, 不過我們去時畫板早已拿掉了!


而這畫板背景實在太模糊, 我幾乎把後面的山當做是兩片天使的翅膀了哩!(下圖)



 


 


 


 


 


 


 


 


 


(from: http://www.travelthecanyon.com/hoperambo.html)


 


在此之前, 考魁哈拉河一直在我們的左邊, 然而至此, 河流要在這個木橋下右轉,


木橋上則同時可欣賞兩邊的急流,水潭.



及峽谷的風光:



過了這木橋, 我們就要到第三個山洞了(左下圖),


你看橋頭的標示牌, 我就說了嘛! 要改成木板標示牌嘛!


(標示語為: High Hazard Area, 咦! 難道是在警告我們萬一橋斷了, 責任自負嗎?)



第三個山洞看起來是最人工的, 裡面看的出紅磚及抹平的水泥牆(右下圖), 



這是因為它是所有隧道中,損壞的最厲害的,


說到山洞的損壞, 就要緬懷起蓋這些隧道的偉大工程師 ---  Andrew McCulloch,


就簡稱他麥克先生吧! 說起他還真替他辛酸勒!


當初辛辛苦苦建了這四個隧道, 現在卻廢棄不用了!


(不過,還真慶幸因為廢棄不用, 我們才能如此散步, 慢慢地欣賞這裡的美景!)


1914 年(哇! 將近 100 年前了),


這裡花了 30 萬元興建了世界上每單位長度最貴的鐵道!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Canadian Pacific Railway)


決定要建一條鐵道(Kettle Valley Railway),


連繫 BC 省的海岸與庫特尼地區(Kootenay region),


麥克先生就是主持這項計劃的總工程師,


然而要通過這兒的考魁哈拉峽谷(Coquihalla gorge), 大家都主張要繞路,


然而偉大的麥克卻選擇直通,


他及夥伴幾乎僅使用少許工具以手工方式來開鑿這兒的隧道,


2 年後, 他真的做到了! 這條鐵道通車了,


而夥伴們則稱這是"麥克奇蹟" ("McCulloch's Wonder").


然而 15 年後, 隧道開始歷經嚴重的冰雪沖刷侵蝕,


歷經 43 年(1959年), 這第三山洞侵蝕到相當嚴重而無法修復, 正式告吹!


此時麥克已過世了(1945年), 不然他絕無法坐視不理的!


 





剛剛出了三號山洞洞口(左下圖).


前面是要通往第四山洞間的木橋, 考魁哈拉河就在這木橋下左轉(右下圖).



俯瞰橋下河面的激流與碎石:



及橋兩側的峽谷:



我們猶豫要不要再走下去,


四號山洞又長又黑, 這時周遭有很多遊客, 大家都一直走下去,


正在和媽媽一同決定要不要走下去時, 兒子大喊著"我要! 我要!"


走在四號山洞, 裡頭上面會滴水, 於是造成地上也有積水的情形!


我們還是把它走完了, 因為裡面太黑了, 所以是三個人牽著手走完的!



第四個山洞過後步道仍然還可再走下去(左下圖),


這步道是貫穿加拿大步道(Trans Canada Trail)的一部份.


而這時所俯瞰的峽谷變得很深呢! 



 


看完這段隧道步道, 我邀功似的問母親: " 怎麼樣! 我帶妳來這兒不錯吧?!"


媽媽開心的說: " 什麼不錯(而已), (是)太好了!"


這峽谷公園, 怎能不稱它為 "第一名" 的省立公園呢?! 


 


完了!完了! 就怕遇到這樣的, 這張找不到家的峽谷, 是在第幾個和第幾個山洞間拍的? 



真的找不到了! 就等著舊雨新知來告訴我了!


說起這岩石的層層堆疊, 還真像兒童的樂高玩具(Lego)!


有句成語叫" 亂中有序", 我卻覺得它是"序中有亂", 你說呢?


 



 


 


(接下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晶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